文章摘自~人間福報

閱讀時,腦中會出現一些影像,是一種持續性的創造行為。透過嗅覺、味覺、視覺及觸覺來接收資訊;而我們正在閱讀的書籍及正在體驗的生活會反映出這些感覺,才可以有更強烈、更刺激、更動人及更有趣的感受。

某一天,我找到了一卷錄音帶,其中有我喜愛的歌曲「Oh Carol」。 我快速的挖出錄音機,並播放這卷錄音帶來聽「Oh Carol, I am but a fool. Darling I love you, though you treat mecruel.....」(喔!凱洛,我真是一個傻瓜。心愛的,我愛你!即使你對我如此殘酷......)。這首歌曲,把我帶回了至少二十五年前的記憶:當時我坐在車上,母親開著車,我們跟著音樂一路唱著。

這是母親教我的其中一首歌曲。充滿愛的回憶重回我的腦海,音樂就是幫我找到這回憶的媒介。

將影像直接放進腦子

這樣的情形也反映在閱讀上。我們透過嗅覺、味覺、視覺及觸覺來接收資訊;而我們正在閱讀的書籍及正在體驗的生活會反映出這些感覺。這些感官映像會觸發更多的回憶及感覺。而且,正因為有這些感官映像,我們在閱讀上才可以有更強烈、更刺激、更動人及更有趣的感受。

感官映像就像是電影。當孩子在閱讀時,腦中會出現一些影像。這是一種持續性的創造行為。觸覺、嗅覺、味覺及個人經驗都會幫助孩子理解故事。如果孩子在閱讀上缺乏創造感官映像的能力,那麼他就失去了閱讀的其中一種樂趣。就好像進了戲院,在位子上坐定後,燈光暗了下來,但是螢幕上卻沒有出現任何影像一般。電影、電視將影像放在我們眼前,而書,則是將影像直接放進腦子裡。

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故事。只要為他們閱讀好書,他們就會了解。有念書給孩子聽的父母都有一個經驗:當孩子要求你重複曾經念過的好書,這就是孩子創造感官映像的好機會。如果孩子在某地方哭了或笑了,他就是已經在想像了。當孩子可以預測接下來的故事發展時,就表示畫面已經出現在她的腦子裡了。如果孩子在閱讀之後,可以跟你討論不同的話題,不論是與故事有關或無關的事情,則是他正在尋找各種不同事件之間的連接點,用更有邏輯、更可理解的方式來組織這些事件。

開啟想像的空間

我們可以在孩子年紀很小的時候,就幫助他們開始發展感官映像。例如:在念書給孩子聽之後,問問孩子有什麼樣的感覺、看到了什麼。我們也可以在閱讀不同主題故事的時候與他們分享個人的經驗,告訴他們你的心情、感覺及想法。這些都有助於孩子了解文字並開啟想像空間。

有一些書是我和孩子們喜歡一起閱讀的。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念《全部都是我的寶貝》(大穎文化,2007)」給Sabrina聽的時候,她只有三歲半。這故事敘述一位母親想整理小男孩的房間,所以要把他用不到的東西都丟掉。可是,對這個小男孩來說,每一件物品都是有故事的,它們都是他的寶貝。

創造精神上的影像

故事最後,這位母親也跟小男孩分享一個裝有寶貝的盒子,盒子裡裝的是小男孩穿的第一雙鞋子。故事念到這裡,我的雙眼盈滿了淚水。Sabrina問我:「妳有保留我的第一雙鞋嗎?」我看著她,點點頭。接著我從衣櫥裡拿出一個上面寫有「Sabrina」字樣的盒子。我們一起打開盒子,她看到了她的鞋子、衣服、 玩具,還有很多其他屬於她的東西。我跟她分享當她還是嬰兒時的美好回憶。她真的很喜歡聽那些故事。

自從那次以後,只要我們拿起這本故事書時,她就會聯想到好多我曾經跟她分享過的故事。這讓她更能理解為什麼小男孩想要保留他所有的寶藏。

孩子們需要我們示範「如何」創造精神上的影像。邊想邊說會讓他們在視覺上、聲音上及精神上找到影像的趣味。全心全意的引導及聚精會神的注意就像一個一個的磚塊,每一塊都專注於一個概念,都是建立閱讀意義的基礎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yu07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